田园物语——当代风物雕塑作品邀请展
《田园物语——当代风物雕塑作品邀请展》
展览地点: 北京现代艺术学校艺文画廊
开幕时间: 2022年5月1日 14:00
展览时间: 2022年5月1日——5月31日
展览统筹:孙 艺、张国军
艺术总监:许正龙
学术主持:李玉仓
学术评论:赵 嘉、宋扶日
策 展 人:柴鑫萌
综合协作:孙琪惠
展示推广:刘 烽、赵毅伟
图文编辑:柴鑫林
视觉设计:高梓桐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承办单位:北京现代艺术学校
北京九朵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艺术设计系
古时,陶潜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唐宋《通典》《太平御览》等书,将风俗、物产纳入其中,张九龄诗曰:“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明清后,民俗古迹、轶闻掌故,文人墨客之笔记野史,地方民间的方言谚俗等列入“风物”之维。现今“风物”一词,不少辞书作风光、景物解。在此,针对雕塑作品,相对于人物雕塑、动物雕塑而言,将“风物”界定为风景与静物。
“田园”有田地园圃之意,如“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有乡野之意,如“谷鸟时一啭,田园春雨余。”围绕田园生活与情感,田园文化思想与艺术风格门类派生,如田园剧(意大利塔索诗剧《亚明塔》)、田园诗(东晋陶渊明,古希腊维吉尔,英国华兹华斯等诗人)、田园交响曲(贝多芬所作同名《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城市(由英国霍华德于1898年首先提出的城市规划思想)等。借用田园文化背景中存在或创造的风物加以表现的雕塑作品,如山石树木、日月风光等自然风景,车船建筑、礼乐器物等人工静物等,都可作田园风物雕塑之范畴。
风物雕塑不断在实践与探索中,从文化传统、平行学科、本体语言等方面汲取营养,立足当代而贯穿时空,凝聚着创作者挚爱自然的情感,塑造着当前时代的特征;田园语义体现乡土记忆,承载文脉流传,基于诗意想象与文化记忆的田园生活,饱含人类原始、朴素的情感诉求,蕴藏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之体悟。至此,赋有诗意的田园风物作品为该展主要题材内容,即体现展览主题:“风物雕塑,诗意田园”。
(按年龄排序)
本次展览以“风物雕塑,诗意田园”为主题,汇集当代以风景与物品为表达载体的雕塑家作品,以家园文脉为根基,通过寄情固化自然、灵性活化物品、传统转化、和合造物等板块,探索当代风物雕塑的可能性。展览邀请傅中望、许正龙、董书兵、张伟、沈烈毅、黄胜、张国军、陈辉、戴耘、杨光、冯崇利、赵覃、马文甲、娄金、孟祥轲、钱亮、金善珍、柴鑫萌、刘烽19位雕塑家与青年学子,展出当代雕塑作品40余件。
● ● ●
傅中望Fu Zhongwang▼
《时空之面2#》
木、大漆
162×21×89cm 2020年
艺术家采用楚文化中传统元素作为作品榫接的构件,并用大漆饰以作品表面。在艺术家看来,榫和卯是一种关系的语言,是涉及凸和凹的关系的艺术,将这种关系理解为艺术家和材料的关系。榫卯不同的接点就像不同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生命关系,今天这个时代特别是关系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是人和人面对面的直接关系,现在其实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成为了一种间接关系。
● ● ●
许正龙Xu Zhenglong▼
《宝山》
综合材料、灯光装置
48×31×30cm 2022年
山水田园,里外上下皆是宝,物质与精神财富并存,为了整体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在生态可持续进程中,人们如何协调与平衡?
● ● ●
董书兵Dong Shubing▼
《河运国安》
PVC管
55×30×70cm 2022年
本组帆船雕塑的造型,源自于宋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漕运船只,此种船只比较扁平,主要用于货运,船舱容量较大,以单桅帆船为主。如今这种造型的船只已经成为了历史,也成为了中国古代运河文化的代表性印记和符号。 作品结构上通过虚实的穿插、节奏的变幻,呈现出若隐若现的空灵之感,给人一种跨越时空的视觉体验。
● ● ●
张伟Zhang Wei▼
《树 NO.6》
青铜
60x60x65cm 2008年
我的作品就不多说什么了,谁看都明白,就是树和山,而且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作品,用当时的话或现在的话写说明都已经不合适了......
● ● ●
沈烈毅Shen Lieyi▼
《灰色系列·天梯Ⅱ》
太湖石、不锈钢
35x15x50.5cm 2022年
《天梯》,它不仅是沟通天地的媒介,更是人对自然的向往。希望作品和空间能够建立一种关系,使其产生一种“气”,使静止的空间产生流动的气息。
● ● ●
黄胜Huang Sheng▼
《溪山行旅》
陶瓷
60x50x30cm 2017年
作品的表达取法于写意,追求神似,探索材料语言的内在情感,体现弃浮华而归真朴、不尚繁复而独超物表的精神内涵。
● ● ●
张国军 Zhang Guojun▼
《生生不息》
青铜
68.5×45×46cm 2017年
作品以夸张的语境表达,将植物、硕果、山羊造型结合,使山羊体态的嶙峋与丰硕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实现物语之转换。
● ● ●
陈辉Chen Hui▼
《梦云》
青铜
130×76×47cm 2022年
作品以一种诗意表达手法,表现了人在山石云雾中陷入遐想达到逍遥的状态,表达了当代人希望摆脱现实束缚,自由自在游弋于自然中的畅想。
● ● ●
戴耘Dai Yun▼
《扇意》
草编扇子、木头
尺寸可变 2016年
将扇子上半部分或更多处的草编打开,使这些棕草叶自然地伸展开,并将长的草叶丝结节相连。是对扇子原有的我们熟知的编制方法、既定程序、呈现方式的重新解读使其回到物的原意,那些在空间中随意蔓延的草叶,它们的连接、结点也是对既有空间新的介入和联系。
● ● ●
杨光Yang Guang▼
《折枝》
电子废弃物
90×80×72cm 2020年
利用具有见证当下科技文明的电子废弃垃圾为雕塑材料,通过电路板特殊的肌理和质感,挖掘这种材料的表现力,利用它们的材料特质,呈现出一种令人触目惊心的“美丽”。它始终围绕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
● ● ●
冯崇利Feng Chongli▼
《竹痕-12》
不锈钢、钢
高90cm 2021年
作品将不锈钢的简洁、精致与铸铁的厚重、粗犷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崇高与神秘,表达了矛盾、冲撞、相容、共生……的文化意象,引人思考“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永恒主题。
● ● ●
赵覃Zhao Tan▼
《荷14——随风》
不锈钢
30×53×25.5cm 2022年
以“荷”为题进行对于物态和传统意象的探索,创作了一系列古代高士卓然不群、幽玄深远的作品。把人物造型和荷叶造型相结合,将覆扣的残荷幻化成古代人物的衣饰,而将人物造型抽象化并与荷叶意象融为一体。作品追求一种神似的物态之美:隐而不露,意蕴深远。
● ● ●
马文甲Ma Wenjia▼
《是我》
木、玻璃
120x25x12cm 2017年
在我们的世界里除了人类以外许多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我希望于自身基本的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生命形态和特征,哪怕它们看起来微不足道。这些对于生活中细枝末节的关注和刻画可以使人懂得更加珍爱世界和生活。
● ● ●
娄金Lou Jin▼
《移山》
劳动车、混泥土
1500×400×150cm 2020年
车斗上装满了货物,犹如一座座移动的山峰,作品以手推车现成物和混凝土材料为载体,保留车斗上山峰状的意象形式,用中国传统的线器造型语言塑造山体,十二辆劳动车排列成一座座连续起伏峰峦叠嶂的移动山脉。当这些模型再次在城市丛林的公路上移动时,熟悉的情景似乎多了一份诗意。
● ● ●
孟祥轲Meng Xiangke▼
《犁·生长》
综合材料
150x70x50cm 2022年
犁,翻土的农具,孕育生命的力量,萌生生长的梦想。
● ● ●
钱亮Qian Liang▼
《琵琶行》
玉
40×40×50cm 2019年
作品将玉珠串联,似五线谱上的音符,又似琵琶意象,高低错落,侧分正合。抽象与具象之间,呈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意空间。
● ● ●
金善珍Jin Shanzhen▼
《有意义的形态》
塑料袋
尺寸可变 2019年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生活用品会演变成旧物和废品,对于这些东西的处理方式通常是作为垃圾扔掉,被人回收再利用或销毁,有些销毁不了的就残留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里。它们是否也有我们所看不到的美,也许稍作加工或换个视角,这些低成本生活用品就变成艺术品,变废为美。
● ● ●
柴鑫萌Chai Xinmeng▼
《秋收》
坯布、编筐
尺寸可变 2022年
作品保留藤条、棉麻的自然属性,突出材料视觉上温暖柔和的特质,运用编织、缝缀等手法,再现农耕文化生活一隅,构建温情与诗意,予人遐想、追忆与思考的空间。
● ● ●
刘烽Liu Feng▼
《乌夜啼》
宣纸、墨水、电机、不锈钢等
160×160×230cm 2021年
作品中间部分通过上方鱼梆的摆动,配合下方水面波纹,加之光影映射,用虚形影子,碰撞实体水面,将视觉与听觉相连,以通感还原钟声概念。现场无钟,留音更显真切。
●
●
●
更多优秀作品,欢迎至北京现代艺术学校艺文画廊观展。展览现场以悠远音乐为衬,带您感受灵动梦幻的中式美学。
- 2023-05-25
- 2022-04-22
- 2023-05-31
- 2022-04-22
- 2022-04-22